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

我在社福界的日子.一



北斗星光環的消失

「北斗七星是由大熊座的七顆明亮的恆星組成,在北天排列成斗(或勺)形,常被當作指示方向和認識星座的重要標誌。因為這七顆星較易被觀星者辨認出來,所以成為一個明顯且重要的星群。[i]

社會工作者(社工)被稱為「北斗星」,不只是七十年代電視劇「北斗星」深入民心的影響,而是當時的社工的形象鮮明,為正處於人生低潮、無助、「迷途」及黑暗中的受助者提供一點微弱的光芒、為他們引路,重新出發。這裡我想起八十年代的一些寫實電影,都是講述香港經濟急速發展下的社會問題,他們不同的遭遇。在公民意識及生活環境改善下,社會福利服務跟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而百花齊放,回應市民的需要及與他們一同解決困難。

我認識社會工作於中六時,當時是我與親戚商討報聯招選科時得知,事實上我是理想成為一位教師,可是公開考試的成績不佳,教育學院考不進,與當時為社工的親戚討論時,她覺得我喜歡幫助別人及態度真誠而適合當社工,之後我就把社會工作文憑課程放在聯招的頭三選擇。最後我亦能夠入讀最後一屆的社工文憑課程,接受社會工作專業訓練。可能自己是一些成績中游學生,從來未面見過學校社工,同時也較少參與義工活動,只是組織及參與學校的學會活動,當時對社會工作只流於義工活動及幫人。入學面試時絕大部份同學都有參與義工服務經驗及從社會福利服務工作,但當時自己卻膽粗粗把自小到大的經歷分享一次,對一些違法者的看法及自修生考高考時的工作經驗分享給同學及面試的講師,想不到最後都成功入學與大部份一同面試的同學完成社工文憑課程。

就讀社工文憑時,從講師們講學、個案分享及理論中讓到我們自身覺得被冠以「北斗星」的光環,認定這專業的助人事業是如此的任重道遠,就算身邊的舊同學、親戚及朋友都覺得如此。何以此「光環」會逐漸消失?當我開始實習及接近畢業時,發覺學院理論與現實服務的差距之大;知道我是末代文憑社工,將來升學及業界內認受性的考慮;以及業界內管治模式及社會經濟環境的改變;加上求職時的經歷及機遇;讓我明白到「北斗星」光環消失的現實,但我至今仍然抱著「過程目標大於事工目標」的心態去服務、接觸及面對工作、業界事件及人生經歷。

「北斗星」光環的消退,變成近期的「螢火蟲」或「火柴人」?這個演變論述我覺得有點妄自菲薄,雖微光處處而生命短暫的螢火蟲及火柴可以為身邊一撮提供熱與光,我認為螢火蟲及火柴未能團結地為受助人及社會提示到我們長遠的發展方向,只能自我繁衍及薪火相傳,未可以把助人自助及助人互助的理念傳遍我們香港社會。我們未如北斗星的偉大及恆久,我們的精神能夠如天上星宿一樣承傳下去。

2013年7月3日 星期三

感言:七.一「嘉年華」



感言:七.一「嘉年華」

自二零零三年起始,每年的七月一日皆有遊行,社會各界會就其團體、社群及政治理念組織成遊行隊伍,風雨不改下遊行到政府總部或一些象徵性的地點如禮賓府向政府表達訴求。第一次的七.一遊行的威力令政府問責官員及行政長官下台,及後的則未有如巨大的影響力。至今年的七.一遊行,天公不造美的情況下香港市民以腳為我們未來走出一片新願景,「雨過必然天清」,對社會問題及諾實普選的要求此起彼落,要求維護香港自由、廉潔及公義,爭取民主之聲比天上雷聲更有震懾力。

在大遊行另一方則有慶祝回歸的一系列活動,向市民展示香港社會的繁榮安定。這是現在政府功能上可以於七.一做的事;縱使萬般不和諧穩定都需要讓各方知道香港社會仍然是「安穩」的。我們皆有自由去參加七.一遊行及慶回歸活動,不被二元對立的「維穩或搞亂」論述所影響,這正正是我們的核心價值!

眼見我們香港社會的優勢如廉潔制度、品質管理制度及司法制度等等都逐步迷失及被附近地區追上,我並沒有我族中心的主張,但如不堅持一國兩制的高度自治理念,香港將會由全球城市淪為一些周邊城市。

小弟並沒有參加七.一遊行及慶回歸活動,當然我有自己的「藉口」。藉口如下:


1.      主題分化:每年的七.一遊行都以一個大範圍的口號下有著各自不同訴求。「自由VS集中」

2.      警民衝突:遊行必會有衝突出現,但這些衝擊、V煞或絕食行動又實貽笑大方*。「又要威,又要戴頭盔」

3.      溝通理性:遊行或社會運動進行中真的需要理性,當雙方都不理性地要自己「自由」時,沒有同理心下,衝突自然出現及激化。

4.      我們的不耐煩:無論政府官員、議員及中央皆對本土民生議題較為短視,前朝遺下的難題需要一定時間去重建,但我們又沒有耐性又不信任又不投入參與。「要搵食呀,大佬;放假咪出嚟行下囉!」


小弟亦非建制人士,但相信人有病就要求醫及服藥,找出生病原因及治療方法;病入膏肓者都要服藥及治療。社會亦如是,我們能否否極泰來,看我們有沒有耐性及能否選到一位有心治病的大夫了。

雖香港未到「革命」的時機,但現在絕對是生病了的運動員。

*可以比較南韓一些社會運動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