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9日 星期五

香港可被視為全球城市嗎?



引言:

香港被稱為國際金融中心,全球城市。香港有著什麼全球城市特質或限制了她成為全球城市?而香港已早參與了全球化的「遊戲」,當中存在著一些全球經濟、政治及移民社會等的論述,塑造香港成為「全球城市」。全球城市的論述為引述 (簡博秀及周志龍教授, 2003)[1]:「早在1915年即便由Geddes所提出,而Peter Hall在他1966年的巨著”世界城市(The World City)”中亦曾提及這個具有未來展望的新觀念,但實際上直到80年代初Friedmann等人正式地給予了世界城市新的研究定義,於是才正式地引入在城市研究的範疇中(Shachar,1994:385; Clark,1966;Hall,1998:17;Douglass,2000:2322)。之後在全球化的架構下,莎辛(Sassen)將這個名詞聯結在全球經濟體制下的城市概念,並與『全球城市』劃上等號」。在社會學的討論中,全球城市把「移民過程嵌入及內化為結構的現象」 (LEE King Wa, 2013)[2]展現出全球化下,移民社會的生活文化、工作能力專業及資金權力嵌入在地市民的日常生活文化、工商業發展;重新定義、內化及重新建構社會結構的現況,高端的全球化為跨國企業、教育團體、醫療組織等全球在地發展,低端的於社區內出現不同民族移民聚居的綜合型社區如「重慶大廈、九龍城、油尖旺及深水埗」。

全球城市的論述:

莎辛(Sassen) (Saskia Sassen, 2000)認為全球城市一般有著一些特質:包括「國際性、為人熟知;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且具影響力;相當多的人口;重要的國際機場,作為國際航線的中心;先進的交通系統,提供多元化的運輸模式;先進的通訊設備,如光纖、無線網路、行動電話服務,以及其他高速電訊線路,有助於跨國合作;亞洲城市要吸引外來投資,並設有相關的移民社區,如:新加坡和香港;西方城市設有國際文化社區;國際金融機構、律師事務所、公司總部和股票交易所,並對世界經濟起關鍵作用;國際文化機構,如博物館和大學;濃厚的文化氣息,如電影節、首映、熱鬧的音樂或劇院場所強大而有影響力的世界性媒體,如BBCCNN、泰晤士報、讀賣新聞、美聯社、法新社和路透社等;強大的體育社群,如體育設施、本地聯賽隊伍,以及舉辦國際體育盛事的能力和經驗,如奧運會、世界盃足球賽或大滿貫網球賽盛事;在近海城市中,擁有大型且繁忙的港口都能夠是其中一個特點」 (黃榮源, 2010)[3]
香港可以以莎辛的定義下被建構成全球城市,因她擁有完善基建及物流系統,資訊科技應用及建設,自由的商貿政策及廉潔的政經系統,適合不少跨國企業在香港建立亞洲區總部及發展相關業務,亦是與中國進行貿易的平台。

這個全球在地化 (Gary Gereffi and Michelle Christian, 2009)[4]的過程,讓全球城市成為了一個產生及複製全球生產體系及全球金融市場之管理層及組織的地點。全球資源並非是超自由流動,反而深深嵌入於各全球城市及各出口加工區之中 (LEE King Wa, 2013),讓香港有著發展出一些自家的全球企業如思捷環球、長江集團及大家樂集團等的空間及仿傚對象。

香港是全球城市?

移民社會
1842年的南京條約開始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2010)[5],香港開始參與全球化的「遊戲」,被割讓及租借至1997年,而在1980年的即捕即解政策前 (文匯報, 2011)[6],地理上沒有出現明顯的邊界去制約國內與香港人民的往還,他們基本上可以自由往還國內與香港,每當國內政治、經濟及民生不穩時,如二次世界大戰、國共內戰及文革時有中國人「移民」到香港,同時社會亦有不少歐美及其他亞洲地區人士到香港工作,當中有著不少社會精英、學者、專業人士及商賈等。地域上的戰略性位置,為中國與西方社會之間的「中轉港」,外國投資不斷;加上香港社會內在存有多元文化及不同國族集居與香港在地的生活模式,對外貿易有著一定的「自由」,讓香港有著全球城市的特質。

移民、殖民地及特區社會的有限度自由讓不同國家人士定居於香港,造成了不同層次的經濟聚集;不同的人種移民嵌入建構成多元及有競爭力社會,而內化成香港自家的跨國企業。



全球競爭力
從「關鍵熱點—2012年全球城市競爭力評比(Hot SpotsBenchmarking Global City Competitiveness)」香港於2012年整體排名第四 (唐永青, 2012, 44)[7],反映了香港近年對全球城市的影響力及競爭力有所改變。香港一向都為殖民地政府管治,雖未如紐約、倫敦及東京有著金融業的領導地位及獨立的絕對管治權力;回歸後亦是中國內部的一個特別行政區,亦非國家政權中心,同時於全球市場上未有絕對優勢或業務的中央管理能力及與服務集中的雙重功能 (全球化下城市競爭力指標, 2006)[8]如全球企業滙豐控股有限公司 (滙豐控股有限公司, 2009)[9],其總部現位於英國倫敦,而於香港的創始集團成員(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現未能對其他國家分部成員銀行有業務上絕對優勢或影響力,只能對在地經濟有重大的影響。香港在各城市的競爭力指標研究中反映未能處於全球城市的第一層級,只為「世界城市」 (江啟臣; 黃富娟; CHIANG, Johnny C.; HUANG, Florencia Fu-Chuan;, 2006, 32)[10];但以 (Saskia Sassen, 2000)[11]全球城市的論述,香港位於全球城市的第二層 (LEE King Wa, 2013)[12]

總結:

從移民社會及全球城市競力的論述,香港有能力為全球城市的第一層級,與紐約、倫敦及東京競爭,而莎辛對全球城市的論述 (Saskia Sassen, 2000)中,香港欠缺了什麼未能為全球城市的第一層級,香港已有著全球化的嵌入、脫嵌及內化(在地化)的過程及結果,而她可能未如東京、倫敦及紐約等國家的政經中心,對一國及全球有主導性的影響力,同時政治經濟制度文化藝術發展及科技創新性方面 (唐永青, 2012)香港尚未能趕上第一層級的全球城市,香港已被視為全球城市,實在只是層級上落後,但我們亦不能只滿足於跨國企業帶給香港的全球地位,而需要在地化及內化她們的制度及系統,使我們減低被邊緣化並造成衰退,出現「銹帶(rustbelt)及去工業化(deindustrialization) (LEE King Wa, 2013)




參考資料

Anthony Giddens. (1991). 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 Cambridge: 49.
Clark,D. (1996). Urban World/Global City. London: Routledge.
Douglass,M. (2000). Mega-urban regions and world city formation: globalization, the economic crisis and urban policy issues in Pacific Asia. Urban Studies 37(12):2315-35.
Gary Gereffi and Michelle Christian. (2009). The Impacts ofWal-Mart: The Rise and Consequences of theWorlds Dominant Retailer. The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Hall,P. (1966). The World Cities. London: Heinemann.
John Friedmann. (1997). World city future: The role of urban and regional policie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Hong Kong Institute of Asia-Pacific Studies, CUHK.
LEE King Wa. (2013). Globalization and Migration. SOCI5633 Globalization: Challenges and Responses. Hong Kong: CUHK Sociology Dept.
Saskia Sassen. (2000). The Global City: Strategic Site/New Frontier.. American Studies.
Scott, Allen, John Agnew, Edward W. Soja, and Michael Storper. (2001). Global City-Regions: An Overview. In Global City-Regions: Trends, Theory, Polic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hachar A. (1994). Randstad Holland : a World city?. Urban Studies 31(3):381-400.
文匯報. (2011711). 控制來港人口 先抵壘後即解. 2013310 擷取自 通識博客: http://paper.wenweipo.com/2011/07/11/ED1107110041.htm
江啟臣; 黃富娟; CHIANG, Johnny C.; HUANG, Florencia Fu-Chuan;. (200610). 全球化下城市競爭力指標. 研考雙月刊305, 27-41.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2010). 第二十一章.歷史.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香港年報 2010 ( 348-356). 香港: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府新聞處.
唐永青. (2012). 臺北競爭力.關鍵熱點—2012全球城市競爭力評比. (臺北產經編輯部, 編者) 臺北產經 Taipei Economic Quarterly 2012 No.9, 43-48.
黃榮源. (2010). 從「全球城市」指標談國際生活環境的建構:新北市個案. 地方政府治理新秩序公共論壇(場次六:打造智慧行動新城市). 台北:淡江大學: 台北縣政府研考會.
滙豐控股有限公司. (2009). 滙豐集團簡史. 2013311 擷取自 滙豐的歷史: http://www.hsbc.com.hk/1/2/about/chinese/home/hsbc-s-history
簡博秀及周志龍教授. (2003). 全球化、全球城市和中國都市發展策略. 台北: 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


[1]簡博秀及周志龍教授. (2003). 全球化、全球城市和中國都市發展策略. 台北: 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
[2] LEE King Wa. (2013). Globalization and Migration. SOCI5633 Globalization: Challenges and Responses. Hong Kong: CUHK Sociology Dept.
[3]黃榮源. (2010). 從「全球城市」指標談國際生活環境的建構:新北市個案. 地方政府治理新秩序公共論壇(場次六:打造智慧行動新城市). 台北:淡江大學: 台北縣政府研考會.
[4] Gary Gereffi and Michelle Christian. (2009). The Impacts ofWal-Mart: The Rise and Consequences of theWorld’s Dominant Retailer. The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5]特別行政區政府. (2010). 第二十一章.歷史. 特別行政區政府, 香港年報 2010 ( 348-356). 香港: 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府新聞處.
[6]文匯報. (2011711). 控制來港人口 先抵壘後即解. 2013310 擷取自 通識博客: http://paper.wenweipo.com/2011/07/11/ED1107110041.htm
[7]唐永青. (2012). 臺北競爭力.關鍵熱點—2012全球城市競爭力評比. (臺北產經編輯部, 編者) 臺北產經 Taipei Economic Quarterly 2012 No.9, 43-48.
[8]江啟臣; 黃富娟; CHIANG, Johnny C.; HUANG, Florencia Fu-Chuan;. (200610). 全球化下城市競爭力指標. 研考雙月刊305, 27-41.
[9]滙豐控股有限公司. (2009). 滙豐集團簡史. 2013311 擷取自 滙豐的歷史: http://www.hsbc.com.hk/1/2/about/chinese/home/hsbc-s-history
[10] 2, 32
[11] Saskia Sassen. (2000). “The Global City: Strategic Site/New Frontier.”. American Studies.
[12] LEE King Wa. (2013). Globalization and Migration. SOCI5633 Globalization: Challenges and Responses. Hong Kong: CUHK Sociology Dep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