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的國族思潮.二
甲午馬年之始,萬象更新,祝闔家平安,身體健康。
何以自己會有香港人的國族思考,相信都是自己對香港人的身份出現了迷思。究竟如何能讓自己對自己的民族產生認同,以及香港人對民族的認同,相信將會一場筆戰及政策的論戰了。
至於一國或一地的民族如何建構,可以自然演化,又可以是由權力壓制所建構。自然演化的民族,當中經歷過不少血統、地域及戰爭的磨鍊,即使沒有現代認受的國家制度,尚能保存到現在[2],但現在他們太多生活於其他民族的管治,受到不同程度種族政策及制度影響。
一個國家的統合,國族意識的建構,讓我想起張彧暋博士的日本社會課,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政府把各地方言及文體統一成現代日本語,一個「得意」到青蛙有多於十重叫法及寫法的現代國家,都是以權力的高壓及懷柔手段,把地區方言及文書文體消弭;再通過統一的教育體制去達至國民教育,再以中華文化的儒家忠君愛國,獨尊天皇的意識,輔以現代君主立憲政治制度及軍事管理,建構一個近代「軍國主義」社會。
回想一個國家的統合,國族意識於中國大陸的建構,可以由三千多年於黃河流域開始,通過封建社會的互相征伐及統治,每個朝代對異民族的政策及觀念不同,當中以秦朝的統一對國族身份作出了第一次的確立,經歷由秦到清[3]的發展,最後只有五十六個民族可以流傳至今。民族的演進過程,相信中原文化內出現過的民族不只於五十六個,現則以漢族為主,因擁有認受性的權力,但基本權力的維護,政府需要以制度統一人民的日常生活,包括貨幣、文字、度量衡、軍事、教育及管治制度等,方可維持穩定。
反思一個現代城市對宗主國產生國族意識,通過法律建構成社會契約的泛認受性,共同的日常生活制度,共同發生或經歷的國際或地區事件[4],產生外在歸屬感,再輔以城市之間互相的政策配合及在地居民的互相努力相處[5],當然需要在地人口政策、教育制度及勞工制度等協調方能建構內在的歸屬感。
香港人又如何?
身份的迷思源於除了種族相近外,日常生活方式、貨幣、文字、語言等應用與宗主國相異,「想學的學不到、不想學的走進來」,我們認為法定的語言、文字、貨幣及教育等都是為權力所控制,只要宗主國的語言為英語時,我們必需學好英文,只要宗主國的語言為北京話及簡體字時﹐我們是否必須學好北京話及簡體字呢。廣州話及其他地區的語言才能最有效表達在地文化的最好溝通方法,香港人應該說廣東話(廣州話),上海人應該說上海話;官方法定語言及通用語言的詮釋不同,即使以後要普通話為法定語言,我們需要堅持,加上我們廣東人對全球都尚有一定的影響力(有點誇張);故我們廣東人都應該廣東話為香港的通用語言,繁體字為法定文字(高度自治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