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9日 星期二

舊文:米字旗的悲哀 (一)



近日見到一些社會行動中有參與者高舉前殖民地時代的香港旗,再聽到一些有社會地位人士對他們言論,心裡有點悲哀。究竟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事件、東北開發爭議、水貨客、雙非孕婦問題等「中港爭議」同米字旗出現的關係是什麼?為何小弟會有悲哀之感?

從天佑女皇到義勇軍進行曲

小弟出生於英國殖民地時的香港,受著英式教育,家人是公務員,自小的活動之處盡見英女皇的畫像俗稱「事頭婆」。經常聽著「天佑女皇」,自小都不認識「義勇軍進行曲」,直到中三時才知道國歌不是「天佑女皇」,而是「義勇軍進行曲」。不知自小是否被「洗腦」,年少時十分嚮往到英國生活,曾認為英國為生活的樂土;而隨著年齡及知識的增長,對中國、英國、香港及英國部份殖民地歷史多了認識,那些亮出龍獅旗的市民可否想一想香港苦難的歷史,成為殖民地有什麼光榮之處?小弟卻是喜歡「獅子山下」哩!
不知道與小弟年齡相若的朋友會否有同感,就是聽「天佑女皇」一定多於「義勇軍進行曲」,聽到「義勇軍進行曲」的時候都是中國在奧運會取得獎牌時。反問一下各位對香港、英國及中國有多認識?自問小弟於年少時的教育讓自己對三地都不太了解,只是知道要讀書、工作「搵錢」及交稅,所謂商而優而則從政,當時加入政府的都是當時的精英、商賈及高社會地位之士,上層建築往往如此,有權者自然會維持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大家想一想地產霸權、官商勾結及保皇議事是何時開始?回歸後的特區政府只是將其延續及表面化。
殖民地管治是以法治港、自由經濟進行資源剝削,發展工業、房地產業及服務業等行業為政府帶來可觀的稅收,而當時稅收去了那裡?去了宗主國的英國政府袋中,部份用於本地發展;敢問一句,當時的英軍能有多大程度保護香港安全,他們的薪水來自那裡?再問多句,我們今日交稅,稅收去了那裡?會否去了中央政府袋中?駐港解放軍的薪水來自那裡?誰知道!
小弟看似滿腦問題,但我知道的一點是,法治為我們帶來穩定的社會,一方面可以促經濟發展,另一方面維護了宗主國的剝削;反思一下嚴謹的法治為我們帶來多大的自由?只要港督下一個命令,就能以英軍去處理他所認為的維穩工作,一個土地收回條例,可以不用賠償地收回所有土地以便作他認為需要的發展;那些命令,可以是由英國國會通過及授權,由港督執行。香港市民能否作主?我們有自由發聲嗎?我們當時有自由,亦是所謂的核心價值,而我們只有從事經濟活動的自由,政治及身份認同方面就相對有限了。這正正是人權的壓制,但我們被自由經濟發展的光環套著,覺得充滿自由;在大家都理性地剝削別人的權力及自由時,反思一下自己是已把人權交給政府(無論是港英及特區政府)管理。

尚未完成之討論,有待完成;待續!
25/9/20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